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强调“塞罕坝机械林场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历史的发展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塞罕坝的林场建设,体现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来把我们未达的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自身的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塞罕坝林场是一群群为林场奋斗一辈子的林场人,他们有着执着的信念,不忘自己的初心是把树栽活,还有对林场的坚守。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已经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塞罕坝人用乐观主义情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三代的奋斗创造了从一颗树到百万亩林海的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每个难题都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拥有乐观主义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
发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塞罕坝历经55年建设发展,展现出生态良好、环境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提升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前赴后继,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党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定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开启新的征程。(张良伟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