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全世界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能够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觉得与“四定四变”举措息息相关。
定题立项找准“穷苗”,把“盲目冲锋”变为“靶向突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强这一重大“课题”。十八大以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六个精准”总体要求中,把扶持对象放在首位,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靶心”,精准识别贫困,确立攻坚方向,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
定向诊脉深挖“穷因”,把“概略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全体扶贫干部们扎实开展贫困户走访调查,不仅“口头”询问,更用吃住在一起的“生活体验”,深入挖掘各家各户致贫原因,依据深度残疾、自主增收能力弱、教育负担重等因素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在中央提出的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框架内,对症下药制定措施,构建了一个体制纵向贯穿到底,百个措施协力推进的攻坚局面,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增加了驱动力”。
定亲联帮拔掉“穷根”,把“各自为战”变为“八方驰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各级党组织合力推进下,引导全国数百万扶贫干部、职能部门、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脱贫攻坚总动员”活动。扶贫干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各级财政累计以万亿为单位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职能部门制定利民、便民政策;企业加大注资和岗位设置力度,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纷纷向贫困群体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拐入了快车道”。
定期问效摘掉“穷帽”,把“短期目标”变为“长效根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歇一歇”的想法,要设立预防返贫“过渡期”,经常“回头看”,做好预防和帮扶。还要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年接着一年干下去,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把“他人输血”彻底变为“自我造血”,推进主动谋发展成为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让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换上永动车”。
这场没有硝烟的“八年抗战”全胜,锻造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为冲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孙苑航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