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2021年是建党百年华诞,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统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在“十三五”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坚实基础上,坚持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努力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现状的准确判断和重要战略,也是检验党史学习成效的最直接依据。因此,要以党史学习为抓手,学思悟践,知行合一。在学史的同时努力实践,竭力而行,在学史力行中助推乡村振兴,切实将党史学习成果运用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
学史力行要总结成功经验,科学辩证看待,切实从党史中学习发展农业的实干本领。回顾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始终把依靠农民、为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前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也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领导农民发展集体经济,大兴农田水利,大办农村教育;还有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农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等。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8年发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内容的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怀农业农村发展,把父老乡亲挂在嘴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乡村的奋斗拼搏史。党史中蕴藏了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深厚道理和丰富经验,这些经历过历史检验的智慧和策略,为现阶段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在党史教育中要总结前辈宝贵经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农村发展速度及效率质量。
学史力行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维,方能精准施策把握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韩非子语,世异则事异,事变则备变。运动和变化是万物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考验,要以创新的眼光尊重地看待事物的更迭与发展。百年征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历史变革。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是新问题、新矛盾、新形势。要在学习党史的同时结合实际现状思考,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不忘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不可不依照当下生搬硬套老规律,不可不结合实践按部就班老办法。要坚持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坚持在创新中立足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思路、新动力、新活力。要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坚持联系实践学、带着问题学、干成实事学。纵然时代进步,矛盾变化,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正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根本体现和重大任务。因此,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的策略,助推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农业增值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殷殷嘱托,“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要在学史力行中总结成功经验,坚持与时俱进,从党史中学习发展农业的实干本领,精准施策把握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党史学习教育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能优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 王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