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令人感慨万千。稳扎稳打做好脱贫攻坚“前半篇文章”,短暂调整后,更应关注后续稳定工作。
坚守信念,贯彻扶贫精神。扶贫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贫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复杂的贫穷面前,最为普遍的方式,最为有效的模式也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扶贫是个难啃的硬骨头,遇到再大艰难困苦,也需要我们广大的扶贫干部坚定自身信念,努力探索符合当地的扶贫模式。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扶贫道路上不迷失自我,不弄虚作假,不负使命。扶贫先扶志,要让贫困地区世世代代摆脱贫困帽子,就要精神文化脱贫,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努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培养建设美丽家乡的优秀“接班人”。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激励贫困户靠自身技术、手艺创业脱贫致富,用一个群体影响另一群人。依靠凝聚起来的强大伟力,在贫困地区铸造敢为人先干事业的创业精神,塑造功成不必在我攻坚脱贫的贡献精神。
找准路子,发展内生动力。好理念、好道路对扶贫开发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就要坚持从实地出发,结合贫困地区的有利条件,精准施策,激发当地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不只是单一扶贫,更重要的是经济、教育、医疗等多领域深度合作,打造坚实可靠的脱贫路子,将贫困永远地写入历史书中。脱贫资金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利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的同时,吸引发达企业资本进入参与扶贫开发,结合国家政策倾斜,为农村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一个地方的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牢靠的地方产业能够很好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带动贫困人口变身为产业工人,达到长期稳定脱贫的效果。
持之以恒,永葆扶贫初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于刚刚脱贫的贫困户来说,生活条件好了,日子有奔头了,但收入还不稳定,有着较大的返贫风险,坚守脱贫攻坚取得的初步成果及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产业优势的任务艰巨。落实好“四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持续给予脱贫户更多关注,完成扶贫工作不代表没有责任了,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就像戈壁滩中的一株幼苗般脆落,还需后续长期的浇水施肥,待其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参天大树。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绝对贫困消除的同时,相对贫困开始凸显,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加,缩短贫富差距将是今后扶贫工作的侧重点。
脱贫摘帽的新起点是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的“后半篇文章”。我们要继续以愚公移山之志做好扶贫工作“后半篇文章”,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普惠千家万户。(梁周阳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宝山社区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