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迈向美好生活的起点。”2020年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关键的一年,也是打赢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实现这一宏伟夙愿我们国家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越是到最后收官之时,越不能松懈,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要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从发展教育、发展产业、建强支部方面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兴”教育是阻断贫困的治本之策。
教育兴则乡村兴,教育强则乡村强。教育脱贫立足当下又惠及长远,要持续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是在扎牢基础教育根基的同时,要大力完善交通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二是要有引导城区教师到农村去教学,给与住房津贴和下乡补贴,真正缩短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为振兴乡村教育提供核心保障。教育能够提升基层建设,加快祖国的发展。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是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兴”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脱贫攻坚关键靠产业支撑,产业扶贫既是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让大山里的农产品走出去,这样不仅提高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还能充分激发群众动力,让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脱贫户不断增收,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切实保障稳定脱贫,真正通过发展产业让乡村人民增收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兴”组织是稳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保障。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村“两委”干部队伍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造能力过硬、能抗重任的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农民要致富、农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能否将中央的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同时不断完善基层干部管理制度,选拔敢于当担的干部,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要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驻村扶贫工作队就地优化为乡村振兴工作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荷墩村党群工作者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