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创新理论是引领时代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要推动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历久弥新,使其如参天大树般根深叶茂、四季常青,关键在于理论宣传要深植实践沃土、筑牢理论根基、扎根人民心田。唯有如此,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时代洪流中永葆蓬勃生机。
深植实践沃土,汲取常青之源。实践是创新理论最深厚的土壤和最鲜活的源泉,脱离实践,理论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将丧失生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波澜壮阔,伴随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生活之树常青,关注问题的理论也一定是常青的。理论宣传必须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将根须深深扎入改革发展的实践之中。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关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瓶颈,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实践的沃土中精准定位思想共鸣的触发点、实践创新的突破点,使其在解答时代之问、推动实践创新中展现真理力量,获得生生不息的滋养。
筑牢理论根基,锻造坚实支撑。理论的穿透力源于其内在的科学逻辑和深刻洞见。肤浅的阐释难以服众,更无法持久。让党的创新理论之树常青,就要把握精髓。要在深学细究上下功夫,原原本本研读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文献,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只有把理论学彻底、讲透彻,深刻揭示其历史脉络、理论内涵、实践伟力和发展进路,才能真正以理服人,使党的创新理论主干更加挺拔、根基更加深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扎根人民心田,焕发蓬勃生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被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行动。再先进的理论,若脱离群众、曲高和寡,也难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着力增强理论宣传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可及性。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善用朴素语言、生动故事阐述深刻道理的典范,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努力把深邃的思想讲鲜活生动,把宏大的主题讲亲切。安徽省天长市扬剧团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红色历史融入地方戏曲创作,打造了一批吸引老戏迷和年轻观众的新剧目,使理论在艺术欣赏中润物无声。正是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使理论传播春风化雨,党的创新理论也在千家万户中扎根得更加牢固。(邸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