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八项规定入社区:作风之变绘就民生新图景

2025-07-18 13:28:39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御园社区居委会

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春风吹进基层社区,带来的不仅是干部作风的“减法”,更是群众获得感的 “加法”。在这场深刻的作风革命中,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正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让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浸润着民生温度。

思想深处的“总开关” 拧紧了。过去,个别社区干部觉得 “八项规定是管大官的,和我们没关系”,如今这种观念已荡然无存。社区通过 “每周一学” 机制,组织党员干部逐字逐句研读规定原文,结合 “吃拿卡要”“优亲厚友” 等基层典型案例开展讨论。“以前帮亲戚办低保想走捷径,现在明白底线不能破。”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在学习笔记中写道。思想的转变带来了敬畏之心,面对群众办事,干部们多了 “换位思考”,少了 “居高临下”;面对利益诱惑,多了 “悬崖勒马”,少了 “心存侥幸”。这种从 “要我改” 到 “我要改” 的自觉,成为作风转变的源头活水。

服务群众的“坐标系” 校准了。社区办事大厅的玻璃隔断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服务台;“一次性告知单” 升级成了 “办事流程图”,连老人都能一目了然。更显著的变化在 “八小时之外”: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社区党员自发组成 “四点半课堂”,轮流辅导作业;暴雨天里,干部们冒雨排查低洼地段,把独居老人转移到临时安置点。过去开个证明要跑两三趟,现在打个电话就能预约上门;过去社区活动多是 “自娱自乐”,现在先问群众 “想参加什么”。这些变化印证着一个道理:八项规定不是束缚手脚的 “紧箍咒”,而是服务群众的 “指南针”。

基层治理的“效能值” 提升了。社区把节省下来的招待费、办公用品费,全部投入到 “民生微实事” 中:修补坑洼路面 300 米,新增停车位 80 个,改造老旧楼道照明 12 处。居民王阿姨算了一笔账:“以前社区开会总买水果零食,现在这些钱花在修电梯上,我们楼里老人上下楼方便多了。” 作风的务实,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八项规定精神在社区的落地生根,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当党员干部的腰弯得更低,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基层这片沃土就会生长出更多幸福的果实。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是八项规定精神最生动的实践注脚。(陈佳)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