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由于当前农村人口的外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缺乏人才补充,农业生产几乎是一些半劳力老人从事生产,使传统农业制约新兴农村田园经济发展。加大人才回流农村,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拓展农业生产促进田园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重视门槛的“宽”与“严”。本着各村乡村振兴规划实际,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充分吸纳未就业大学生、乡土“土专家”、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基层队伍和充实农业生产技术力量,凡是爱农村、爱农业生产,懂科学技术、管理、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大力引进。但也要注重筛选和甑别,把握尺度做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筛选”,也应按照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形成合理的知识梯队结构、促进管理层次和生产技术队伍的动态发展,建设严格管理标准帮助引进人才确立发展方向,避免引进人才与原队伍同质化发展。
重视工作的“宽”与“严”。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集中轮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人才“自学”。各级各部门都要营造关心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不涉及原则性错误不追究责任,做到实时提醒,但并不意味着“有恃无恐”,必须严格落实廉政教育制度和包保教育制度。对于侵犯群众利益和违法乱纪的一律依法惩处。
重视环境的“宽”与“严”。引进优秀人才投资兴业、办厂置业,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宽松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实现“共赢”。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职,按章办事、简化办事程序,杜绝“吃拿卡要”,提供优质服务。返乡干事创业者,要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投机取巧、污染环境、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千方百计增加岗位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群众收入。
大力鼓励和吸引人才进入农村这片热土,实行“宽”“严”结合政策,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安心扎根基层和服务基层,在农村大舞台大展拳脚。(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