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如弦,松则音散,紧则声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作风建设既需雷霆手段破除积弊,更需绵绵用力涵养生态。唯有以“抓常”夯实根基、以“抓细”织密防线、以“抓长”固化成果,方能在破立并举中锻造清正党风、凝聚磅礴民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能。
抓常在恒:以“日日新”之功筑牢作风根基。破除“一阵风”思维,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化为经常。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核心议程,通过“原著精读+案例剖析”穿透理论表层,让“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从纸面烙印心间,在思想淬炼中铸牢“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用好警示教育“活教材”,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通过民主生活会揭短亮丑、组织生活会红脸出汗,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器祛除“思想尘垢”,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成为肌肉记忆。抓常之要,在于以制度刚性约束日常行为。建立“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督查”机制,对文山会海、调研走秀等顽疾动态监测,让“轻车简从”成调研标配、“马上就办”为行动标签,使优良作风从“被动遵守”升维为“主动践行”。
抓细在微:以“针脚密”之功织就防护网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作风溃堤往往始于微末之隙,唯有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方能堵住风险暗流。摒弃“大水漫灌”式检查,运用大数据分析信访高频词、审计异常点,精准锁定“舌尖浪费”“指尖形式主义”等隐形变异问题;通过“群众扫码点题+组织点穴督导”双轨并行,让“四风”新马甲无处遁形。构建“纪检监察+群众监督+数字预警”三位一体监督网:在基层设立作风观测点,从办事窗口效率感知服务温度;借力AI技术扫描公款消费异常数据,对苗头问题早预警、早纠偏,使监督如影随形。抓细之精,在于以绣花功夫重塑行为标尺。从会场摆台简朴到公车轨迹透明,从接待菜单规范到文件字数限定,以“小事小节”立规矩、划红线,让党员干部在细微处见党性、于琐事中显原则,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风嬗变。
抓长在制:以“金石镂”之功锻造刚性铁律。作风建设非一时之功,需以“当下改”促治标,以“长久立”谋治本,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坚持破立并举:废止“牛栏关猫”的模糊条款,完善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实施细则;针对“数字形式主义”“快递送礼”等新问题,及时出台负面清单,填补监管真空,形成前后衔接、左右联动的制度闭环。推行“整改—评估—反馈”全周期管理:对整改事项挂牌督办、销号管理;引入第三方对作风转变实效开展满意度测评;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直接挂钩,形成“责任闭环—压力传导—效果倒逼”的强劲链条。抓长之魂,在于以文化浸润固本培元。通过清廉家风建设筑牢“后院防火墙”,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传承“俭朴基因”,让“崇廉拒腐”从制度约束升华为价值追求,最终化风成俗,铸就“百炼不轻、万蚀不腐”的作风金身。(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