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时隔十二年,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之际,党中央对这一重要条例的再次修订,进一步强化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刚性约束,彰显了党中央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的决心。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严格落实《条例》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通过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一是拧紧思想开关。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节指出:“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勤俭节约,把厉行勤俭节约作为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坚决贯彻落实。然而当下仍有少数干部心存“小节无害”的麻痹心态,怀有“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点。这种价值观的偏差背后体现出的是为民初心的动摇与敬畏之心的缺失。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必须系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扣子,常问每一笔开支是否解决群众之难,每一笔花销是否符合发展之需。将杜绝浪费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践行在细枝末节处,形成克己奉公、拒腐崇廉、戒奢尚俭的思想自觉。
二是落实行动细处。新修订的《条例》对“三公”经费管理、会议活动举办、差旅出行、培训管理、资源使用等关键领域均做出更细致、更严苛的规定,增加了“带头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等新表述,这些表述与时俱进,针对近年来典型案例反映出的铺张浪费、“四风”问题等新问题,给出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与指向。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姿态,将这些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将条文的刚性约束转化为千千万万党政机关干部日常行为的自觉规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三是完善监管链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绝非一时之举、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长管长严。要拧紧“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关键在于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方面需加强内部监管,通过专项审计、财务公开等手段盯紧“三公”经费、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资金的使用。同时进一步强化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将厉行节约情况作为巡视巡察重要内容。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条例》执行情况纳入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内容,对顶风违规、铺张浪费的行为,坚持“露头便打、执纪必严”。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充分激活社会监督力量,搭建便捷高效的群众举报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让浪费行为无处遁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版《条例》时刻提醒我们,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钉钉子精神抓常、抓细、抓长,系好作风建设扣子,让《条例》落地生根,见行见效,推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蔚然成风。(王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