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全国7300多万共青团员及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殷切希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矢志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他深情而坚定的话语传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各族干部群众,呼唤着亿万追梦人尤其是新时代青年,再接再厉、挺膺担当。
那么广大青年如何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呢?
青春在于奋斗。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自己的成长,师延财说,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一定要努力实现梦想。脚踏实地、全心努力付出,定会有所收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陶行知说:“奋斗是万物之父”。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青春在于有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在世界技能大赛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大学生们的寄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青春在于担当。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照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湖南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在宿舍里住了近9年,从未添过一件家具,东西都是之前留下的,却带领一个贫困人口占比近20%的山区县摆脱贫困,并打造了一个跻身全省前20名的工业园区,受到百姓爱戴;“只要县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我就不能休息。”贵州省晴隆县委原书记姜仕坤6年时间行程60万公里,磨穿了鞋底,跑白了头发,倒在了脱贫一线;“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献身教育扶贫的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如今她身患多种疾病,却依然不肯把时间留给自己。这种精神,不仅闪耀在党员干部“我必须带领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的铿锵誓言里,也体现于贫困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豪情中,彰显在全社会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里。让我们谨记大文豪鲁迅先生的“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的号召,党员、干部能力有大有小,但都应当竭尽全力在各自领域、各自岗位发光发热,为国担当,为民造福,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时代青年们定要挺膺担当,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李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