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为国审、为民计, 争做经济监督“特种部队”

2023-07-18 12:01:32 | 来源: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审计局

审计被称作“经济体检”,专司经济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约和监督经济权力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些内容阐述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表明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继续加强。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部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精辟论述,审计干部要领会以学增智的精髓,当好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一是“如臂使指”,强调的是审计机关的政治站位,体现了审计机关永远听党指挥的政治要求。新时代的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统领,强化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深刻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按照党指明的方向走,党的重点工作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做到党中央臂之所向,即为审计机关刀锋所指,确保审计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把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重要要求细化实化制度化,用好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平台,聚合审计目标,统筹审计资源,加快形成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审计工作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力度。按照“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权力规范运行”的总体要求,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部署要求,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如影随形”,强调的是审计机关的职责定位,体现了审计机关必须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政治使命。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审计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审计全覆盖意味着审计在职责履行上无禁区,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力度,兜牢民生底线,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加大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以高质量审计监督,切实发挥保障执行、促进发展的建设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有力有效的审计激励干部敢为,助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如雷贯耳”,强调的是审计机关的权威高效,体现了审计机关保持作风优良的政治本色。审计机关要发扬斗争精神,恪守审计职权边界,强化审计程序意识,坚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做实研究型审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把研究作为破解审计工作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在审计项目中嵌入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推动审计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与审计思维理念深度融合,提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研究分析的能力,为审计插上“科技的翅膀”。牢固树立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鲜明品格,坚守敢审敢严、真审真严的“审计风骨”。淬炼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历练和审计实践锻炼,培养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通过主题教育和审计队伍教育整顿,切实规范审计行为,始终做到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为国而审,为民而计”,这是审计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审计工作职责和使命,争当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扛牢新担当,展现新作为。(郑达)

责任编辑:晴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