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从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扛起时代重任,彰显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书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际行动、务实作风践行“三观”,做人民满意的“官”。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慕虚荣,为民谋利,做个两袖清风的“清廉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有的党员干部特权思想根深蒂固,虚荣心作祟,存在有权不用、有权滥用的行为,将手中的权力作为谋私利的工具,只追求个人利益,漠视人民群众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引以为戒,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白“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把权力当作责任,将责任牢记心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竭尽所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当好为民谋利的“好官”“清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务虚功,为民造福,做个真抓实干的“父母官”。为民造福不是一己之功、一时之名,然而部分党员干部政绩观存在严重偏差和偏离。有的注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搞得劳民伤财;有的则是习惯于开“空头支票”,脱离实际想一件干一件;还有的表现为办事只重眼前“时效”,轻长远“实效”,只想留痕不留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员干部就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需要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解民所忧、予民所盼,当好为民造福的“父母官”。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不图虚名,执政为民,做个担当作为的“百姓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党员干部就要切实扛起责任,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立足平凡岗位,不图虚名,发扬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人民的“小事”“急事”“难事”,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彰显党员干部担当。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用心用情用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赢得人民的“金口碑”,当好执政为民的“百姓官”。(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冠山村党群工作者 余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