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由中央宣传部统筹指导、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自出版发行以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怀抱一颗赤子初心,深入八闽山山水水,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推动八闽辉煌巨变。广大年轻干部当认真品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成长力量”,从“一”出发,展示青春最美姿态。
厚植为民之“情”,“一心一意”守初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里,他用一举一动践行着对人民负责的诺言。在厦门,习近平主动请缨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深入最偏远、最贫穷的军营村调研,挨家挨户拜访困难户,勉励困难群众勤劳奋斗。在宁德,习近平踏遍闽东山山水水,“地癖人难到”的下党乡成为他的牵挂,“挪穷窝、拔穷根”是他对“山哈”“连家船民”的坚定承诺。“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广大年轻干部当明确自己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百姓造福,为群众做主。常怀爱民利民之心,到群众中去倾听呼声,和群众成为知心朋友,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用心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砥砺奋斗之“志”,“一点一滴”谋发展。习近平35岁就任宁德地委书记,立足实际,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脚踏实地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摆脱贫困。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这样写道:“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不应该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习近平用点滴实践证明着大无畏的担当精神,以“无我之境”砥砺“有我担当”。广大年轻干部当铆足“实”的干劲,拒绝成为“躺平”青年,沉下身子踏实做好工作,在点滴磨炼中“洗涤”浮躁、“沉淀”本领;当铆足“闯”的拼劲,勇于走出“舒适圈”,以铮铮铁骨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彰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
永葆廉洁之“根”,“一言一行”正作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改革开放迎来第一个十年之时,经济欠发达的闽东地区初显成效,而当地的一些干部纪律逐渐开始松弛,不正之风趁机冒头。习近平就任宁德后,对“干部街”“马路边的腐败”等不廉洁行为开展大整治,亲自指挥、亲自推动。一名干部走向腐败的深渊,多半是从“一毫一厘”开始的,禁不住诱惑、管不住行为,见到利益就伸手,遇到好处就露头,最终堕落为人民的罪人。年轻干部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将工作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检视的对象,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并关注身边的不良作风问题,勇于捅掉“微腐败”的蝼蚁之穴,让廉洁之风在中国大地不断吹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永兴镇人民政府 廖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