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今年以来赴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精心谋划这个“首要任务”》,文章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大计,要答好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之问、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前进就要求我们主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超车道”、“应急道”。
因地制宜、密集考察,走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只有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特色产业,穿上合适的“鞋子”,才能在高质量发展这条康庄大道上走的更快,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要想因地制宜搞发展,需要广大干部熟悉地区产业结构、了解地区资源禀赋。要主动走出“舒适圈”,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山川湖海、走进巷尾街头,实地考察、认真分析,开辟出独树一帜的发展“快车道”。
发展科技、紧跟部署,走高质量发展的“超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了,生产力增强了,产业才能强大,才能合乎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做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的重要部署,要求我们运用高新科技赋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特色海洋农业,鼓励养殖户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产量,运用实践场域优势引进相关高新技术公司,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重点关注高新技术赋能海洋渔业,实现海洋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扩大海洋农业经济效益,坐上科技这趟快车,实现弯道超车,走高质量发展的“超车道”。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走高质量发展的“应急道”。在福州任市委书记主持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由于高质量发展内在属性的要求,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超出现有规则规范新事物、新技术。面对这些新事物、新技术不能固守旧俗、等待指示,要特事特办、马上旧版。一方面,要精于考察,考察新事物、新技术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地方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敢于担当,只要是有助于高质量发展的新事物、新技术就要敢于接受、敢于使用,为它们的施行提供绿色通道,鼓励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走高质量发展的“应急道”。
高质量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最终结果,是各级干部要认真对待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责任上到位,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陈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