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评论文章《善始善终慎终如始 务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克服懈怠情绪,持续用力推动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主题教育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真正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学习,把理论知识领悟好、挖掘好、运用好,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热度”“深度”“温度”,将学思用融会贯通,充分激发主题教育“动能”。
善思善悟,时刻保持理论学习的“热度”。“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是解锁主题教育的“通关秘籍”。要不断感受理论学习的“温度”,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让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多学习”“多积累”,以实实在在的“硬功夫”推动工作落实。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理论学习的“方法路径”,及时为自己“补课”,补充“新能量”,解锁“新方法”,时刻保持热爱学习,积极探索的“热度”,“吃透”要义与精髓,在厚积薄发中提高本领。
善作善成,不断挖掘解决问题的“深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金点子”多数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只有将学思用贯通,不断挖掘“症结”所在,才能把问题“揪出来”解决好,提升工作成效。党员干部要从“横”“纵”两个角度挖掘问题,通过“实事”而“求是”,将客观问题经过科学有效的“分析”“提炼”,让“问题”转化为促进发展动力,推动主题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善用善为,不断提高群众评价的“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要让在主题教育开展的全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从倾听群众评价中感受主题教育的“温度”,让群众作为主题教育实效的“评判者”,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主题教育“真成效”的评价“标尺”。党员干部要把倾听“群众意见”作为推进工作的“关键环节”,抓住群众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立足实际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出实招、办实事换群众“好评”,让主题教育更有“温度”。(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