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作为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扛起政治责任,贯彻落实好重要政治任务,抓细抓实、强力推出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最优解,筑牢基层治理“最优解”,全面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好前瞻预判“最优解”。把稳政治方向。坚持在方向上领航、行动上把舵,不断增强群众凝聚力引领力,确保基层治理不偏向、不脱轨。强化政治教育。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紧跟时代改革,辨析发展动向,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治理走在前面。提升政治担当。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练就能管善治的“钢筋铁骨”,争做“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排头兵。
答好精准服务“最优解”。完善多网合一机制。搭建“组织一盘棋”牵引“治理一张网”,实行一网通融、一网通管、一网通办,精准实现邻事共治、邻情共议、邻困共帮、邻里共享。完善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明确议事机构,划清议事流程,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办、杂事有人理”。完善基层事务准入机制。精简规范村级组织职能事项,明确责任清单、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把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治理。
答好多元共治“最优解”。理顺治理架构。推进县、乡(镇)、村委会(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联动,建立“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育好治理队伍。建立党建联盟、社会组织、网格力量孵化平台,壮大基层治理服务团队,将治理队伍和服务项目融入社会民生、群众事务。激发治理活力。创新开展党员中心户“评星定级”和“星级文明户”先进评选活动,实现党和政府与社会群众良性互动。(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