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为重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大外交”巍巍航船在新航线上行稳致远。
正确的“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在的国际形势,还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的大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世界正处于“历史交汇期”和“转型过渡期”,中国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牢牢把握历史演进规律、紧紧抓住未来发展主线,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筹联系起来,把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困难挑战,迎难而上、知难而上、勇于进取、攻坚克难。
正确的“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繁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新时代,中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外部来看,受外资流出、外需降低以及俄乌战争引发一系列次生问题等负面影响,中国迫切需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部来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全心全意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中国积极向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正确的“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冉冉崛起的大国,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极。立足新时代,“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中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增强互信,避免与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陷入相互猜疑的“囚徒困境”甚至你死我活的“修昔底德陷阱”。
“三观论”是把握新时代大国外交前进方向的重要罗盘,是中国外交工作者掌控国际大势、运筹对外战略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外交思想领域创造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奋斗书写辉煌,旗帜指引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引领和亲力亲为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笃信笃行新时期“三观论”,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外交”而不懈奋斗。(中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委组织部 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