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以中国-亚欧博览会为平台,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不断拓展亚欧合作领域,提高亚欧合作水平,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不遗余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区域大会、世界大会等不同时机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景,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们必须一以贯之、持续推进的事业,我们要从“贺信”中读懂“互、共、合”之道,不断拓展“互”的机制、做大“共”的蛋糕、实现“合”的双赢,走出“互、共、合”光明大道、灿烂星辰,从思想理念等方面不断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互联、互通、互利合作,不断拓展“互”的机制。改革开放44年,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变化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美好着我们的人生,这一切的成就发展离不开我国对外开放一系列互联、互通、互利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搭建了一系列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互联、互通、互利合作机制,构建起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完善了对外开放创新平台功能,自由贸易实验区布局持续优化,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以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三大战略板块为代表的区域开放布局持续优化,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开放合作平台功能持续发挥。回顾发展历程,只有不断拓展“互”的机制,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高质量、可持续。
共商、共建、共享成果,不断做大“共”的蛋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传承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成果的对外交流合作理念,在实现自身发展、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不忘将合作发展的“蛋糕”做好做大,推动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积极发起成立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组织,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有效拓展共商共建范围、增进沟通交流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和繁荣发展。回顾发展历程,只用不断做大“共”的蛋糕,才能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共享发展成果。
合力、合心、和平共处,不断实现“合”的双赢。1954年6月28日、29日,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21年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掷地有声的话语和身体力行的行动彰显着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形象。“和则双赢,斗则两败。”中国始终秉持合力、合心、和平共处的理念发展对外关系,始终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行动展现着“同心共力”的诚意。从最近的巴基斯坦遭受严重洪灾、运20满载援助物资支援,到持续不断对非洲国家提供资金、物资、医疗等救助支援,中国始终展现着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始终担忧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始终推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回顾发展历程,只有坚持合力、合心、和平共处,才能不断实现“和”的双赢。(彭从刚 柳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