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是乡村振兴中尤为重要的一股“血液”力量,增加新乡贤“输血”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锦囊。注重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亟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注重培育“新乡贤”队伍。政策有引导,乡贤自然来。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乡贤吸纳引入机制,形成人才资源在乡村的良好循环,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做好顶层设计,党委、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把人才引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出台各类“新乡贤”引入标准,鼓励离退休公职人员、教师、工商界人士等“告老还乡”,吸引在外打工的“候鸟”回乡创业。结合退休公务员、中小学教师、青年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技术性人才等类别情况,对“新乡贤”学历、在外经历、工作业绩等进行细化量化,分级、分领域创建“新乡贤”资源库,按自愿型、启发型、技术型、社会管理型等种类对库源群体进行分级分类,确定乡贤培育对象。同时,要做好“内外结合”文章,既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外流人员,又不拘一格吸引外乡人才来乡就业创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人才储备基础。
注重完善“新乡贤”机制。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靠什么留住“新乡贤”?不仅要靠政策推动、乡情互动,还要靠工作带动、保障驱动,确保引得回、留得住、稳下来。要优化服务环境,打破部门身份和地域界限,对紧缺专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要特事特办。通过优惠的政策、精简的审批、精细的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降低办事门槛,减少中间环节;要建立“新乡贤”数据库,安排专门人员与他们对接,定期通报本地发展情况,加强沟通交流,让“新乡贤”在乡村有获得感和归属感;要建立健全“新乡贤”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机制,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新乡贤”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注重做好“乡贤+”文章。广阔乡村大有可为,“新乡贤”大有可为。“新乡贤”的主体在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创意点子等方面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党委政府要从乡村振兴大局出发,建立“新乡贤”参政议政的畅通渠道,发挥“新乡贤”思想观念新、个人能力强、人脉资源广等优势,提高他们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度,发挥他们引领百姓致富、提升村容村貌、改进风俗习惯、弘扬优秀文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邀请“新乡贤”参与乡村管理监督,使法律法规的刚性治理与乡贤文化的柔性辅助相互协调;要选派一批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干部回乡回村任职,扎实推进“新乡贤”回流工程,充实调优村级班子,充分发挥乡贤的人脉、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通过回乡任职对原有的村干部做好“传、帮、带”,实现村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要深入挖掘本地乡贤人物及事迹,用乡贤文化涵养村民,唤醒村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持续开展道德模范系列评选活动,让影响较大、事迹生动、能产生带动效应的乡贤人才作为示范典型,发挥“新乡贤”的榜样力量,真正让“新乡贤”成为当地带头致富的领路人、解疑答惑的明白人、热心村务的好心人、嘘寒问暖的贴心人和乡村振兴的推动人。(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组织部 柏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