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两位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对他们常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呵护千年迎客松,守护大美黄山的辛勤付出表示赞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习总书记也鼓励他们要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回信,实则也是给全体“中国好人”的回信,是给所有公民的回信。信中的期许和希冀不止是指向以李培生、胡晓春为代表的“中国好人”,也是指向全体公民、所有干部职工以及每位家庭成员。
一是维护社会公德,做社会好公民。向榜样学习,争做社会好公民。树立节能减排观念,珍惜爱护有限资源;做好垃圾分类,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杜绝八不行为,用心维护社会秩序。相信积少成多的努力,相信社会集体的合力,持之以恒、众志成城得付出,共同将绿水青山延展到更广阔的地域,让清洁有序美丽成为生活的常态。尽管普通人未必有李培生同志那样于山崖间游走的勇气,未必有日复一日清洁的耐心,却也能有自觉带走垃圾,践行文明旅游的体贴和善良,于平凡的生活中,闪耀出爱护环境的绿光。
二是恪守职业道德,做单位好员工。向榜样学习,做单位好员工。趋利避害、利己主义是人类不断进化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机制,符合市场自身运行机制,实则也无可厚非。然而,迎难而上、无悔奉献是人类千年延续中不断积淀的精神养分,是人们为之动容的职业精神,是基于对工作的爱敬、对同事的关照,更显得难能可贵。“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做,这个工作,我不去做,就得别人去做。”李培生克服悬崖峭壁之险的秘诀,其实正是他对本职工作的坚定、对同事的体谅以及内心舍我其谁的信念。因为坚信自身工作的价值,所以他愿意去冒险;因为明白工作总要有人做的事实,所以他选择自己来做;因为内心相信自己,所以面对恐惧他不退亦不让。
三是培育家庭美德,做家庭好成员。向榜样学习,做家庭好成员。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胡晓春的极致浪漫是一人一松十二载。这漫漫十二载,每当夜阑人静,静到能听到虫鸣风声的时候,他的孤单与想念亦是可想而知。胡晓春守着迎客松,迎客松又守着黄山,这是种可传递的浪漫主义。而胡晓春的家人守着他、懂得他、支持他、鼓励他,更是种平实温暖的家力量。职业热情与家庭温暖形成了感情上的呼应,恰恰证明,工作与家庭之间不止有平衡,亦有相辅相成的可能。因为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即使是一人一松,他也能甘之如饴、心有暖流,因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是相见不易,家人也体谅理解、心生爱重。
诗和远方固然让人向往,但从来不是生活的常态。要想幸福得生活和工作,共同奔赴更为光明的未来,何妨转变心态、变幻角度,让所谓的“苟且”变作是愿为之持续奋斗的事业?何妨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趣味与使命,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何妨以事业为基点,活出生活的精彩,感受生命的鲜活,体验社会的多元?(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高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