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选调生是怎么样的?提笔撰写能成文,弯腰下地能干活;干事创业有激情,为民谋福技能足。这就是选调生。
选调路漫漫,转眼近一年。这期间,由村到镇,从村干部到镇干部,一路摸爬滚打,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攒,从刚入职时面对工作慌慌张张的“小白”到如今对基层工作还算了解、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基层选调生,基层的群众、基层的环境、基层的方方面面,我都全力去适应、去融入,不断付出、不断收获、不断成长,我也逐渐成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凿井者”。
坚持理论学习,在繁忙工作中持续“充电”。考上选调生,进入乡村,意味着要告别象牙塔,跳出舒适圈,不断进行“充电”,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进入基层的一年间,我们共进行了三次全体性的培训,一是全市新一届集中选调生岗前培训,从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更好更快的融入角色;二是全旗新一届嘎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后我们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在村里开展工作;三是北京农业大学旗县干部学习培训会,在这次培训会中,我们学到了优秀的嘎查村、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的创新理念。三次培训,三次不一样的“充电”经历。把基层当成一个崭新的课堂,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将党的十九届历届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熟记于心,将优秀的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相结合,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相结合,做到“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
厚植为民情怀,在琐碎工作中尽守职责。入职后,我成为了一名村主任助理。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民情,我坚持每月进行入户调研,做到用心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情服务每一名群众。我所在的行政村是一个大村,全村面积10.5平方公里, 辖10个自然村,全嘎查村1057户,共计2389人,全村的人口平均年龄为40岁,常住户252户,共计479人,在村人口平均年龄为65岁。我经常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中,接待来办事的村民,为村里到了年龄的爷爷奶奶进行社保月检、高龄年检、独生子女年检。为产生矛盾纠纷的大爷大妈寻求解决办法的进行调解,又或者是为有需要的村民开相关的证明。虽是琐碎小事,但是我成长“必需品”。将青春挥洒在基层大舞台,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汲取群众智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扎实走好基层的每一步。
克服本领恐慌,在学思践悟中锻炼成长。刚到镇上,对于撰写工作报告和总结等的材料无从下手,与村民交流也很是生硬,开始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恐慌。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了提升写作能力,我坚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充能,主动请教办公室主任,学习撰写各类材料。之后我实现了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干事、党政办公室干事、统计站专职统计员三种角色完美转化。所谓“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学习能改进不足,实干能提升本领,而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在基层这个舞台,坚持学思践悟,成长成才。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曾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正所谓: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基层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有幸来到基层,扎根基层,就要将希望的种子种在这里,待它开花,待它结果,待它郁郁葱葱,待它繁花似锦。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有幸来到基层,在基层这舞台,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筑梦前行、成长成才,做一名合格的“凿井者”。(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 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