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作为党史学习预热升温的切入点,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成效的重要内容,是基层党员干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立足本职工作,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展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风范的重要举措。
一、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基础在服务对象。
基本民生保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成效体现也在基层,就当前而言,基层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执行情况的好像,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死,如农村居民医保是为减轻群众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是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农村居民医保制度施行是否彻底,能直接关系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关键在政策保障。
当前国际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整体态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基本民生政策制定执行是确保基层民众人心归属的重要措施。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制定好民生保障的政策,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强化基本民生保障重点在制度执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项政策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基本民生保障的重点,是每位基层民众对社会发展建设的期望,在国家出台相应的保障政策后,各级党委政府就应该尽力而为,抓好各项民生保障制度的执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用力,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不打折扣,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基本民生保障带来的效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舒云 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