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以党组织领导筑牢乡村治理的压舱石,突出政治功能巩固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强化组织优势激发乡村治理的创新活力。
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压实乡村治理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打造作风过硬,堪当重任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择优选配关键少数,推进村级“一把手”建设,加强“一肩挑”机制建立,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健全的乡村治理“一线作战部”。二是集中力量抓效能,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集体资产处理、集体组织章程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有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巩固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发展力量,走出治理路子。“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凝聚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头雁,提高政治站位,肩负主体责任。提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优化基层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强化党员担当作为,优化基层民生服务,获得村民认同,夯实乡村治理成果。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激发乡村治理的创新活力。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要办好农村的事,构建善治文明、生态宜居,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善治,必须建强村级组织,推出乡村治理创新举措。一是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由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强化责任推动,创新强村富民机制。二是鼓励干部带头闯,强化“群雁”培育系统。支部强不强,村庄两个样,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敢先“吃螃蟹”,敢啃“硬骨头”,村民融入乡村振兴才能有志气、骨气、底气。群雁合力同行,创新活力在乡村竞相迸发,发挥组织优势,引领乡村人才,回乡创业,回流基层,推出乡村治理创新方式,绘就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画卷”。(徐昊楠 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洋厝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