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弘扬塞罕坝精神 创造更多绿色奇迹

2021-08-31 14:24:50 | 来源: 中廉在线

曾经“黄沙满天飞”的塞罕坝林场恢复成万顷碧波的美丽高龄,为中国甚至世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生动范例。几代塞罕坝人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奋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我们要以塞罕坝精神成为一面旗帜,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激励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奇迹”。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忠于使命、不负重托,构筑守护生态的“绿色长城”。忠于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要义。从第一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上坝开始,一代代塞罕坝人便开始了“绿色接力”,他们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重托,无论任务多艰巨、道路多坎坷,始终奋斗不息、接力不止,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对党忠诚。苍翠连绵的林海,浇筑着塞罕坝人死守国家使命的忠贞,彰显着誓死完成“硬任务”的执着。我们要把抓好生态文明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扛起责任、不辱使命,为创造更多绿色奇迹甘当“老黄牛”“拓荒牛”,将塞罕坝精神融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用青春热血换更多绿色汪洋。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科学求实、绿色发展,建设发展致富的“绿色银行”。习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塞罕坝人积极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把荒芜沙地变成了带动居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真正实现国家得生态、农民得实惠。经济发展不能走竭泽而渔的老路,要彻底告别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创新思路发展生态产业,让塞罕坝精神成为一面旗帜,在全社会激励强化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有迎难而上、坚韧顽强,铸就永垂不朽的“绿色丰碑。”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环境恶劣到难以想象,高寒大风,严重沙化,交通闭塞,少有人烟。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当年茫茫雪原上孤独挺立的“一棵松”,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冰天雪地不能消磨人的斗志,每年8%的成活率,也没能让塞罕坝人退缩,挫折失败只会让这些“林海斗士”越战越勇。这片浩瀚林海,有“六女上坝”的故事,有像刘军、王娟夫妇13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像茫茫雪原上的松树一样,坚强不屈、挺拔屹立,任凭黄沙肆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迈向生态文明时代,前路一定崎岖不平,我们要弘扬塞罕坝精神,铸就守护自然的精神丰碑,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永不言败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续写美丽中国新篇章。(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赵赫)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