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此次学习教育锚定作风建设突出问题靶向施治,既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党员干部以扎实作风干事创业的现实要求。然而,形式主义作为“四风”之首,在个别地方和个别党员干部身上仍树倒根在。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从破除思想病灶、纠正考核偏差、补齐制度漏洞入手发力,持续纠治形式主义作风顽疾。
靶向诊疗“显绩思想病灶”,对症解决政绩观错位偏差。心病需心药医,需从破除“显绩思想病灶”入手,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从思想上抵制“表面造势冲动”。要探索实施“潜绩专项考核”,对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长周期工作设立多年跟踪评估指标,避免“击鼓传花”式政绩传递。通过常态化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重塑事业价值观,谋划长远,少做“短平快”的“显绩”项目,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程。
精准医治“考核导向顽疾”,对症破除口号式落实积弊。“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考核导向即是纪和纲。我们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完善考核体系、树正评价导向。要提升群众满意度的考核权重,让群众成为工作成绩的关键“阅卷人”,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工作实效开展穿透式核查,压缩“数字游戏”的滞留空间,并通过典型示范和奖励表彰,多措纠正“考核导向偏差”,持续消退“口号表态虚火”。
系统修复“制度执行漏洞”,对症打通政策落地中梗阻。要健全工作落实责任细化和任务分工体系,将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负责的工作链条。要完善责任倒查追查机制,对落实不力行为严肃追责处理,避免“责任虚化”“监管盲区”或“形式主义问责”等现象。此外,设立专门的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反馈,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制度落地见效,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形。(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