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其中深刻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这铿锵有力的判断,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再次点亮了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的希望明灯。
人类文明百花园的壮丽,恰在于其色彩斑斓的多样性。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华的万里长城,从希腊的哲学思辨到印度的宗教智慧,每一束独特光芒都是人类共同精神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所谓“文明冲突论”的傲慢与偏见,不仅是对历史的误读,更是对未来的短视。它如同无形的荆棘,阻碍了人心相通之路,也遮蔽了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视野。历史反复证明,唯有包容互鉴,才能超越隔阂,在彼此智慧的交流中孕育创新之花。
面对百年变局的激荡,中国以行动为文明交融注入强劲动力。从张骞凿空西域的驼铃,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帆影,中华文明历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如今,习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正是以东方智慧回应时代之问。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铺设了经济合作的纽带,更搭建了人文交流的虹桥。当各国青年在孔子学院共习汉语,当敦煌壁画在数字技术下焕发新生、走向世界,我们见证的正是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这一系列努力,并非要输出单一模式,而是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未来提供一种充满活力的选择。
文明对话的深度与广度,最终将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程度。习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激发文明对话的内在动力”,这要求我们付诸切实行动:让青年成为跨文化理解的使者,让教育机构成为文明互鉴的熔炉,让媒体成为消弭偏见的桥梁。当每一种文明都能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尊严,当不同信仰和价值观能在相互欣赏中寻得共鸣,人类精神的百花园必将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华。
面对共同挑战,筑墙自封只会让世界窒息。唯有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智慧,以开放胸襟拥抱文明对话,人类才能真正超越零和博弈的窠臼。当各国真诚携手,使不同文明在交流中彼此照亮,人类文明共同前行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最终共同书写命运与共的壮丽篇章。(纪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