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华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如今硝烟远去,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伟大的抗日战争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含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不畏强暴、敢于胜利等丰富内涵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份精神财富始终是我们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从山河破碎中汲取爱国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田园牧歌,四万万同胞在战火中发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怒吼。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胃里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赵尚志率领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辗转游击,用生命践行“争自由,誓抗战”的誓言;八女投江的决绝,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无不彰显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些浸透着鲜血的历史记忆,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让我们永远记得:爱国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是在强敌面前绝不低头的韧劲。
从精神丰碑中坚定理想信念。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拍案而起,怒斥特务暴行,用生命践行了正义是杀不完的;冼星海在窑洞油灯下谱写出《黄河大合唱》,用激昂的旋律唤醒民族斗志;华侨领袖陈嘉庚倾尽家产支援祖国抗战,一句“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振聋发聩。这种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本质上是对民族前途的坚定信念,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新时代的我们,虽然已经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这份气节:面对科技封锁,要有在“卡脖子”领域迎难而上的韧劲;面对利益诱惑,要有坚守原则底线的操守;面对歪风邪气,要有敢于亮剑斗争的勇气。传承这份气节,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站稳脚跟,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炬。
从胜利密码中汲取奋进动能。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军民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奋斗气概。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对抗侵略者,八路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给日寇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武装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这种在绝境中开辟生路、在困局中寻找出路的精神,正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宝贵财富。如今,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应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焕发新的活力,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董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