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听”懂群众话语背后的期待、用情“传”好群众的声音与需求、用力“解”好群众面临的难题,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让工作更具温度、更有成效、更贴民心。
“听”群众之言,听懂“真心期盼”。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社会反馈,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倾听群众之言的重要性。不能只满足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要主动走出单位大门,深入到群众中去。不仅要听群众表面的诉求,更要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不仅要关注群众当下的困难,还要考虑他们长远的发展需求。要把群众的每一句话都当作珍贵的线索,将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头,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去解决。走进群众的生活,在倾听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确保群众的声音不被忽视,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传”群众之声,传好“民意民情”。群众的声音需要被更广泛地传播,让社会各界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形成共同关注民生、支持民生改善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要成为群众声音的“传声筒”,不仅要将群众的原汁原味的声音传递出去,还要对群众的声音进行梳理和提炼,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建设性。在传播方式上,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除了传统的会议、文件传达外,要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在传播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理解群众的声音。此外,传播群众之声不仅要面向政府部门,让决策者了解民意,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还要面向社会公众,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民生改善的积极性。
“解”群众之难,解出“幸福满意”。倾听和传播群众声音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群众过上幸福满意的生活。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解决群众面临的难题,不推诿、不扯皮,勇于担当责任。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同时,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解决,而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解决群众难题还要注重公平公正,确保每一个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厚此薄彼,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群众要一视同仁。在资源分配、政策扶持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均衡。(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