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话是朴实、通俗、真切的话语,是人民群众能听、想听、爱听的“自家话”。党员干部只有会说、多说、善说“群众话”,说到心坎去,用真心沟通,让交谈充满温度,才能走入人民群众心中。
党员干部要善于沟通,真正打通走顺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工作最坚实的支撑力量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掌握好与群众沟通的“金钥匙”,是团结群众、化解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要学会与群众沟通,学会“同频共振”,才能拉近距离、增进感情。党员干部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在群众不理解的地方多讲解多指导,要多问孩子上学、老人就医等是否有困难,水、电等生活保障是否到位,对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事关切身利益的内容是否还有疑虑等急难愁盼,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感情入基层,带着温度去交心,才能打通走顺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党员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人心”工作,切实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参与度不高,内生动力不足。和群众有效沟通不畅通,干群“面对面”互动不够,“心贴心”交流太少。做群众工作要会说“群众话”,讲群众愿意听的,才能拉近彼此的“心距”。通过拉家常、做“亲人”,同坐一条凳,同吃一锅饭,推心置腹讲真话、说实话,设身处地感疾苦、看问题,才能实现心相连、情相依、话相通。俯下身子去,低姿态沟通,行动落地有声,将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员干部要乐于吃苦,学会用实际行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干部要发扬不怕艰苦、甘于吃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弯下身子,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从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通过务实勤恳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实效,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滚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