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十四五”规划,为我国发展擘画了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全面性、协同性、创新性、系统性、效能性。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基础上,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题,在阐述改善民生与社会治理的同时,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关键在于创新社区治理工作。社区是城市建设中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尤其是随着政府职能和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原来市、区的许多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大量转移到社区,随着“社区人”的增多,使社区成了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成了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街道社区要多元化开展了创建“服务型、洁净型、卫生型、安全型、文化型、美德型、先锋型”等文明社区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作用,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社会对社区工作认知,立社区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促使社区成员单位和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建设氛围。拓展服务内容,不断健全社区工作体制机制。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完善社区服务。强化文化建设,不断激发社区组织内在活力。要利用社区平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载体,广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阵地,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加强协调合作,着力改善社区居住服务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破解发展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之一。这个新思想,必将拓展社会治理研究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渠道,创造出与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特征相一致的新理论与新模式。街道社区工作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典型引路,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步伐。要立即探索,突出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凝聚合力,迅速掀起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高潮。(方雪芬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