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连接着历史与现实,一钵一盏皆为乡愁乡情的寄托,篆刻民族精神的印记;一胚一体都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诉说岁月沧桑的变迁;一片一瓦铸就品茶文明的根基,滋养古镇振兴的土壤;身处现代化浪潮下,水吉镇充分发挥建窑建盏发源地的优势,不断推动建盏文化建设,在窑址保护、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采颉了古镇“三彩曜变”的繁花似锦之姿。
“一彩曜变”圆“羁鸟归旧林”之梦。过去,由于水吉镇特色产业发展不足,深入水吉村庄,尤其是一些高山村,就会发现很多农村土地抛荒,很多农民人走屋空,村里多是“386199部队”,村庄呈现“空心化”现象。村里年轻劳动力为了谋生不得不走向城市,成为失根人群中的一员。如今,政府为了能让村民可以在本地实现创业就业,发展后备人才的“蓄水池”。组织一批建盏从业人员到陶瓷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进行专业系统学习考察,提高专业人才素质,打造一支与建盏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人才队伍。圆了年轻人“羁鸟归旧林”的梦想。
“二彩曜变”创“丰年人乐业”之景。作为每一个古镇村民都憧憬着“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富足生活。水吉镇为了更好的推广建盏特色产业,真正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鼓励建盏制造商广泛研讨交流。主动参加各地重大会展活动、国内大城市巡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建盏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充分挖掘建盏行业新闻亮点,不断探索开辟新的宣传渠道,鼓励建盏制造商发展电商产业,为建盏产业发展把薪助火,创造“丰年人乐业”的景象。
“三彩曜变”达“繁盛复风流”之愿。水吉镇曾为水吉县府驻地,闽北第一大镇。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缺乏特色产业,逐渐落末,为了恢复水吉昔日的光彩,水吉镇把资源保护起来。对水吉宋代建窑遗址进行重新规划保护。集中优秀的建盏商家,成立建盏商业街,打造水吉建盏靓丽名片。与此同时,水吉政府与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拟办大专班,致力于提高建盏制造商的文化素养,打造一批集聚高素质、专业化的建盏制造人才,为打响建盏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发挥指引者的角色,宣传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产品专利保护意识,帮助企业敢于维权,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便利。加强品牌标识保护力度,达成古镇“繁盛复风流”的愿景。
水吉镇以古镇“三彩曜变”,打造建盏小镇特色名片,描绘出千年古镇焕发生机,稳步开展乡村振兴的蓝图,谱写出一曲繁荣发展的乐章。(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党群工作者 楼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