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反观过去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东非蝗灾加剧粮食危机,全球多地“疯抢粮食,扫空货架”,这些疯狂的现象为我们敲响警钟,也凸显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国,尽管“农业运行稳,饭碗端的牢”,但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关键年,“不愁吃”又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当富思贫,让“珍惜粮食”成为我们的共识,让每一个手捧饭碗的人尊重这份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别让“盛宴”变成“剩宴”。
带头先行,党员干部靠前站。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我们面对一日三餐有意无意的食物剩余时,当我们看到有人外出就餐时准备点“有面子”“讲排场”的“饕餮盛宴”时,作为强大而又关键的党员队伍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在言行举止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管是在单位、家里还是餐馆,我们要带头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当好“光盘行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恪守文明用餐规则、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通过分享“N-1点餐”妙招、组织“光盘行动”打卡、宣传勤俭节约之风气等行为,用我们身体力行的事,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待每一顿用餐、尊重每一粒粮食。
蔚然成风,社会风尚造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我国粮食年产量能位居全球前列,但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年产粮量远不及其他大国。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营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氛围。各大主流媒体要在全社会宣传与普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同时,更要加大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的指责和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影响力。各餐饮业要在责任区域内积极提倡“少点餐、后点餐”“半份供应”“鼓励打包”等用餐理念,切实在节约粮食的“一线战场”上发挥主体作用。针对校园、企业单位等存在公共食物浪费和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责任部门要切实对其加强引导和管理,因地制宜提出用餐要求,让“节约”从行动再到入脑入心。
加以约束,规章制度来撑腰。粮食安全是维护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亦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激励”“惩戒”的双向机制和监督机制,积极立法,一边对积极响应节约粮食的群体单位进行通报表扬,一边要严厉惩罚铺张浪费的群体单位;另一方面,各地区餐饮行业可以创新机制,比如辽宁提倡“10人点8人餐”、武汉推行的“N-1”点餐模式、各地区推出的“半份、小份菜”等,以个性化、趣味化、亲民化的措施吸引广大消费者加入“守护粮食”的阵营。
我们从小便会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现在,物质逐渐丰富、生活逐渐幸福,我们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仍不能忘记革命时期“挖野菜、啃树皮”的艰苦岁月。或许我们准备倒掉的半碗饭是别人梦寐以求的饱腹之物,或许我们嗤之以鼻的餐桌剩菜是别人从未品尝过的美食佳肴,当富思贫,别辜负了任何一颗“小米粒”。(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组工办 吴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