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出版的14期《求是》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强调要做好“人的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正确对待利益格局,正确调整个人进退留转。
从根本上说,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正确定位,还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保持思想不乱,做到工作不断,凝结队伍不散,永葆干劲不减。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主动作为,涵养“三观”,助力过关。
要“志不强者智不达”,塑造忠诚为党、忠心为民的事业观。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定远大理想,心系伟大事业,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将社会主义事业作为最大的事业,强化理论学习,铸牢思想根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在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用思想武装头脑,用信念指引方向,做人民群众的领路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要“事定犹须待盖棺”,塑造主动服务、主动作为的工作观。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发挥主观能动,发扬艰苦奋斗,将活力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群众意见为标尺、群众满意为卡尺”,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标准,主动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工作开展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绣花功夫”,把精准施策的工作标准和科学态度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用“飞针走线”完成党员干部的“工作画卷”。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韧劲,久久为功,一件接着一件干,关关难过关关过,锲而不舍向前走,主动为党和人民排忧解难,有所作为。
要“为政之本公为先”,塑造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培养责任担当,切忌急功近利,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政绩观出现偏差,就会出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就会背离党和国家的初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勤政为民,才能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出政绩,实现工作价值。(胡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