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大背景下,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以"走心"的管理细节与"创新"的实践举措,从食材采购到垃圾处理全链条推进反粮食浪费工作,让节约理念落地生根。最新数据显示,街道食堂餐厨垃圾量同比下降20%,"光盘行动"已从口号变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精准采购算细账 源头把住"浪费关"
"以往买米凭经验,现在购菜靠数据。"丰溪街道食堂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反浪费工作的关键变化。街道摒弃零散采购模式,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实现集中采购,深度分析近三年就餐人数波动、菜品受欢迎程度等12项指标,精准测算每日食材需求量。集中采购模式还让街道在议价中掌握主动权,食材成本较以往降低15%,实现了"降本"与"减耗"的双赢。
积分激励促行动 餐桌文明"活起来"
"这是我用'光盘积分'换的保温杯,现在打饭都会多留意按需取餐。"一位职工展示着积分商城兑换的礼品。在丰溪街道食堂,"看得见的引导"与"摸得着的激励"形成合力:就餐区电子屏循环播放节约粮食公益短片,餐桌台卡印着"按需取餐"温馨提示;而"光盘积分制"的推行更让节约理念有了实践动力——每次餐后光盘可获10积分,累计积分能兑换餐具、粮油等生活用品。对剩餐较多的情况,食堂管理员会上前轻声提醒,用"柔性引导"代替"硬性约束",半年来职工剩餐率下降近三成。
垃圾"分类"变"分责" 末端减量溯源头
"餐厨垃圾从每天3桶减到2桶多,这不仅是数量变化,更说明前端管理见了成效。"负责垃圾清运的师傅明显感受到变化。丰溪街道将垃圾处理作为反浪费的"反光镜":食堂后厨设置"可堆肥""不可回收"两类垃圾桶,菜叶、果皮等可堆肥垃圾定期交由农业合作社制成有机肥,用于街道绿化带施肥;每月对垃圾产生量分类统计,——若某类蔬菜厨余增多,会追溯采购量是否超标、菜品口味是否需调整,倒逼采购和烹饪环节优化。这种"末端处理—数据反馈—前端改进"的闭环机制,让每一份食材从采购到消耗都有了"责任链条"。
从精准采购的"数字赋能",到就餐引导的"机制创新",再到垃圾处理的"闭环管理",丰溪街道用"心"筑牢节约底线,用"新"激活参与热情,让反粮食浪费从行政要求转化为日常习惯。正如街道负责人所说:"节约粮食不是一阵风,而是要通过持续创新管理模式,让'每一粒米都不被辜负'成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吴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