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是我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干部最基本的一项功课。通过走基层,可以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绷紧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现场听一听群众的想法和心声,看一看基层工作落实的程度和成效,想一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走基层,贵在“真、实、常”。
走基层贵“真”,必须真诚待民、真心爱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心贴近群众、真心了解民情,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走基层要做到真下心、真用情,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领导干部走基层必须深入实践、深入一线。走基层贵“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能“蜻蜓点水”和纸上谈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不能走马观花走过场,也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成果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先进典型;要以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细致的态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走基层贵“实”,必须真抓实干、谋求实效。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作风,实就不会做表面文章、展花拳绣腿。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拿出诚心,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心贴心地与广大党员干部交流。要带着问题去找“对症”。真正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后,面对的现实是复杂多样的、矛盾多元的、变化万千的,有的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了解得不深、把握得不透;有的党员干部与基层干部缺乏感情基础。如果在深入基层上做得不够到位,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再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争取解决,哪怕再小的事情也应该记挂在心上去争取。走基层为民服务,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踏踏实实的作风,要尊重客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能真正赢取群众的信赖和公认。
走基层贵“常”,必须持之以恒、形成常态。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的时间少了、频率低了,原因之一就是“走读”,没能把基层当“家”。“走基层”是长线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走基层”既不能抓抓停停,也不能时紧时松,要始终如一,要一以贯之,在坚持常态机制和制度上下功夫、见成效。 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在走基层中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制度机制,让党员干部下得去、住得下、干得好。只有坚持和完善走基层、听民意、办实事制度机制,才能确保基层工作有成效、出成果。(杨光富 中共巧家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