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是“为民造福”显担当,特别是坚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博大情怀民造福。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时刻将群众安危冷暖常挂心间。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广大新时代党员干部理应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学会群众的“土味话”,努力争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在懂得群众语言中更好更实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全方位、无死角地践行好党的根本宗旨,切实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永葆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的真本色。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情实感为民造福。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广大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进而发自内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务实行动为民造福。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研不深不实不透,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全,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感受不深,习惯于凭个人经验办事、凭跟人感觉决策,“拍脑袋”作出决策,“拍肩膀”交代任务,“拍胸脯”领受任务,出了问题就开始“拍桌子”,一发不可收拾时就“拍屁股”走人…这样要不得也不可取。“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广大新时代党员干部理应抖擞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直插一线,深入群众、交心谈心,主动听、认真听、耐心听群众呼声,真正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什么、症结出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高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彻底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委组织部 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