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就写下了《心之力》这个光辉的心学著作,可见修“心”对共产党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共产党人的“心学”,其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心学。心学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其修养目的在于为善去恶致良知。对共产党人而言,“良知”就是党性,党性是人性的优化和升华,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不难发现其对如何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有了更多新的指示和引导,需要党员干部们用“心”研读。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和坚持党的领导,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党员干部时刻做到初心不变、信心不减、忠心不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守初心不变。“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初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的赶考之路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员干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坚持信心不减。“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到百废俱兴的建设时期再到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共产党人一直都怀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坚定信心,坚信革命最终会胜利,坚信中国共产党定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做好“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的准备,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坚定忠心不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心要求党员干部坚守“三心”,即“一心信党、一心为党、一心护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几个重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取得的成就、创造的条件、迎来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困难阻碍也愈加凸显,“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面对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与党同心,站稳立场、保持定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延续红色基因、不断砥砺前行,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街道 李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