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抓实“三个关键”促乡村振兴

2022-11-22 09:57:03 | 来源: 中廉在线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想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三农”问题,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论述。民之所向即政之所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我国大部分人口集中于农村,在此背景下,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不仅仅是根本需求,更是战略需要。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纵观古今,各国为争夺人才,也是花了不少心血,前有刘备三顾茅庐,招贤纳士,中有科举改革,广纳贤士,后有引进人才,四方辐辏。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要振兴乡村人才,必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做到“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放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进合适人才,培养好人才,用好特殊人才,要知人善用,任人唯贤,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引得进人,也要留得住人,利用好地域、产业自身优势,筑巢引凤。

乡村要振兴,种子是关键。粮安天下,种业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优质的种子,不仅是粮食丰收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保障。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良种是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是农民的希望,也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要点;要从根本上遏制劣种,避免农民买到劣种,大力宣传良种,鼓励农民用良种;要利用好实验田、实验地,培育好适合当地土地的种子,增加农民的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乡村要振兴,土地是关键。天是天,地是地,丰收全靠庄稼地。历来各代朝君争国土,扩大国土面积,也是想要有更多的土地种庄稼,能有更多的粮食能够被储备,才能避免粮草供应不上的问题发生。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有很多的土地被荒废,更甚之退耕还林过猛,要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多元化,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加强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好保障工作,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定;有了土地,就要用好土地,要因地制宜选好产业,找好致富路,既要确保土地能高效运用,也要确保农民的腰包能鼓起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产业兴旺,需要人干;生态宜居,需要人创;乡风文明,需要有人传;治理有效,需要人为。新时代新征程。各党员干部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力量,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全力以赴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贵州省从江县丙梅街道办事处 杜静静)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