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要以“心”守民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心与人民共情。共情,是一种处世交友的智慧,更是为政者必须具备的政治能力。越懂得共情,越能拉近距离,也容易守好人民的心。只有与人民共情,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制定出贴合人民心意、符合人民口味的政策,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百姓的冷暖疾苦。要把自己摆到与人民休戚与共的位子,把人民冷暖当作自己冷暖,把人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人民来信当作自己的家信,用心聆听群众心声、用情做好群众工作、用力化解群众难题,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事情、看问题、谋思路,真心实意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时处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把好事办好,把民心焐热,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热心为人民纾困。前段时间,一段安徽肥西县委书记陈伟凌晨在一线处置公共事件、直面群众问题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引发网友点赞,称其为“接地气的好书记”。这位书记能“火”,关键在于他能够把人民利益“置顶”,用心用情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要心系群众疾苦,切实为民解忧,厚植“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情怀,决不能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决不能对群众的利益视而不见,决不能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要面对面问群众情况,心连心听群众诉求,探询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把“责任清单”变为“幸福礼单”,常怀忧民之心,常尽为民之责,常思利民之举,始终立足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办实事、解心事、克难事的温度和热度,以真情服务换来人民真心信任。
诚心拜人民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拜人民为师,才能被群众所接纳,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获得“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赢得人民的心。然而现实中,一些人却不以为然。有的认为群众是“粗人”,嗓门“高”、说话“糙”、脾气“犟”,不够资格当老师;有的觉得群众身上“土气重”,拜其为师“掉身价”......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拜群众为师,是与群众交流的最好机会,也是守好民心的关键所在。要像对待老师一样虔诚尊敬地对待群众,时刻以一颗小学生之心相寄,人民群众才愿意“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点迷津。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去,常怀“空杯”心态,强化“归零”思维,以“小学生”姿态深入秧田麦地找措施、走进街头巷陌找办法,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发扬勤奋、好学、乐思的优良作风,多想“是什么”、勤问“为什么”、思考“怎么办”,嘴巴甜一些、态度好一些、手脚勤一些,在不耻下问中获取“活知识”、在虚心讨教中学到“真功夫”、在群众指教中掌握“硬本领”,倾听他们的经验之谈,吸纳他们的真知灼见。(西藏那曲市委组织部 冯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