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带领中华儿女走过人间正道沧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不断前进。这百年沉浮之中,总有一股力量坚定有力推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总有一个信仰凝心聚力为迷茫照亮前程,总有一个声音铿锵顿挫指引正确的航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在《求是》杂志近期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我们在实践中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水生火热的旧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以以思想的引入为主,直到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至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其中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次,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蕴含的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观点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它绝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以后就开始了理论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有了具体的名字,它叫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又发展成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以及发展问题,结合每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答、指导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自我建设以及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国家强大,人民富足,跻身国际大国行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扣时代背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两个结合”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力地回答了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定义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间不断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无论是变幻诡谲的国际形势还是蠢蠢欲动的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居安思危,百年的奋斗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行,而今面对不确定因素更是需要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武器,所以必须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最后,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再到“守正创新”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毛泽东思想就是从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中探索出“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文革那个历史特定时期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具体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再到“守正创新”这里蕴含的是“守正”与“创新”两个概念,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以“守正”应“不变”,以“创新”应“万变”,是新的“实事求是”。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方法,一方面,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能更加有力、有效地带动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国际硝烟不断,国内不稳定因素偶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有胁迫,2020年爆发的疫情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提出了严峻考验,在“赶考”路上,我们唯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把握好大局,而面对不确定因素,我们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应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正确把握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坚定战略意识,讲究策略方法,强化自我革新,抓牢思想根基,同时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支部委员会 陈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