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共同肩负发展使命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2022-07-05 16:45:41 | 来源: 中廉在线

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发展:共同使命与行动价值”智库媒体高端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南北发展鸿沟进一步拉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促进全球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将发展置于国际优先议程,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大棋局,“普惠包容”展现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导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疫情已从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全球性问题变得更为突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这是发展之道,是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只有世界各国携起手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才能共创共享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推动共同发展。在促进全球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必将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大引擎,“创新驱动”激发科技活力。放眼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迸发出强劲活力,全国各地不断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增强基础研究能力、科学发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部署,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芯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领先优势、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高端制造业的规模产出……都吸引全世界频频聚焦,我们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人的坚韧、中国追求卓越的力量。新时代对中国科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必须紧扣生产生活需要。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为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

大视野,“和谐共生”推动全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世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时,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寓于全球发展倡议之中,呼吁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孕育成长,生生不息,绵绵不绝。新时代的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持续思考,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思考,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问题的高瞻远瞩和坚持真理的崇高精神境界。怎样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每一个国家必须研究并做出正确决定的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着共同的全球化危机,气候变暖、海洋污染、森林破坏、极端天气频发、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一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世界各国应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下,并肩合作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王敬巍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