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愿意扎根农村扑下身苦干、实干,只有这样 “三农”政策才能落地见效,乡村振兴工作才能再上新台阶。
抓牢农业生产,落实夯实农业根基。一直以来,农业生产与国家长远发展密不可分。牢牢抓住农业生产主动权,才能铸牢乡村振兴的根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情况发生,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发展,不但要保耕地,更是要保数量、提质量。只有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总基调,才能真正做到高产稳产,发远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基层做好宣传与核查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强化农村治理,建设宜居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谐美丽、文明宜居的新农村。首先要以日常生活、意识形态为切入点,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学习,从而全面推动基层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其次,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管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推进绿色农业生产发展,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加强污染防治,才能更好的突显生态治理实效。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工作要在坚持绿色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从而全面打造宜居乡村“新面貌”。
保障农民生活,解决“急难愁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练就本领,时常深入基层,以群众的诉求为标准,倾听群众的心声,以红色历史文化、文旅休闲、观光采摘等特色人文环境为载体,依托政府政策,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牢“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要素,乡村振兴才能见实效、走长远。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基层工作,同时必须练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舞出精彩、舞出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应以“三农”工作为契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建设美好家园。(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管厝乡珠墩村党群工作者 甘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