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决策性问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基层干部要在农村工作中,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新篇章。
乡村振兴,农业要强。“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农业的兴衰可“操控”江山社稷的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食生产是农业强的关键性因素,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过去,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改革运动,高喊“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口号,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广大农民翻身做土地的主人,端上属于自己的“饭碗”。现今,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领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好土地、耕地建设使用的“入关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贯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让老百姓端稳端好端实中国粮食“饭碗”,向农业强村迈进一大步。
乡村振兴,农村要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习总书记的一席话,为广大基层干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指引了方向。在基层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建设,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农村褪去脏、乱、差的“破旧外衣”,披上洁、净、美的“漂亮新衣”。农村要美,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改变村民精神面貌、凝聚思想共识、摈弃乡村陈规陋习,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调动村民积极性,推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文化氛围。只有环境生态的美与人文思想的心灵美共同发展,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乡村振兴,农民要富。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获益者,而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排头兵、主力军。“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两个“都”强调出了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的坚定决心。坚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工作的信仰基石。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机制,防止返贫。提高学思践悟能力,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科技的种子播散到田间地头,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辛劳汗水,浇灌农民增收的种子,用“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心“除草”“施肥”,实现农民富裕的“大丰收”。(福建省浦城县万安乡后阳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