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科技教育 > 正文

“博士”辈出地 百年文脉长

——南苗庄村的“百年课表”,藏在日常里的传承

2025-07-24 17:50:08 | 来源: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

7月22日这天上午,甘宗太准时坐在电脑前,手指微微颤抖地点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的录取查询页面—“录取”两个字跳出来的瞬间,这个刚满18岁的少年长舒了一口气,全家紧绷的氛围瞬间被雀跃撞开。对他而言,这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但对山东省滕州市这个只有220户、830人口的南苗庄村来说,这样的成长轨迹是传承的最好体现。南苗庄村今年有5位学子参加高考,全部考过本科线,为村里绵延百年的“人才长河”新注入一股清流。这个村先后走出4名博士后、19名博士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达200余名。从祖辈走出的秀才贡生,到如今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博士教授,一代代南苗庄人用笔墨与汗水,在乡村大地上写就了“教育兴村”的厚重篇章。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根基在教育。这份朴素的逻辑,在南苗庄村,被百年的日常实践细细打磨,沉淀成独特的乡村印记。这个看似寻常的村落,以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把对教育的重视融进炊烟、田埂与屋檐下的絮语,托举起一个个孩子的成长,又反哺着村庄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践行“教育兴村”理念的鲜活注脚。

一间学堂的“朴素起点”。南苗庄村的教育记忆,始于一间泥土与希望筑成的学堂。1923年,家境殷实的文化人宋梁荣先生为让村里的孩子学知识,在自家宅基地上划出四亩地,建了六间瓦房、六间草房,自己开办了“苗庄学堂”,周围十里八村的适龄孩子都能来上学,对于有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会免除学费,或者带一把柴火抵“学杂费”,就这样,读书的种子在泥土发了芽,“苗庄学堂”为乡邻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2年学堂转为公办,继续为村庄培育学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苗庄村也建起了公办小学。从草房到瓦房,从煤油灯到节能灯,学堂的模样变了,但“让娃有处念书”的想法从未变。如今,南苗庄村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正专注地跟着老师用电子教学设备学习,时而凝神听讲,时而动笔记录。课堂上用的是最新的多媒体设备,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和过往学子并无二致。

一脉乡风的“代际接力”。南苗庄村的教育密码,是一代代人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笃信,70岁的甘宜钦老人一家便是生动写照。老人因幼时意外致残,家境也不宽裕,但他心里始终揣着一个念头:“咱没念够书,娃们不能再耽误。”

“甘家祖上曾出过贡生、秀才,“耕读传家”的家训早已融进血脉,白天无论多忙,晚上再累也要问问孩子功课;家里省吃俭用,却从不含糊孩子买书本、文具的钱。我常对孩子们说的就是‘咱家没金山银山,但读书能让你们站得更高’”。老人对我们说道。

这份执念,其实是家族刻在骨子里的传承。坚守结出了饱满的果实:二儿子甘亚辉一路读到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如今已担任副教授,是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的骨干力量;大儿子甘亚光硕士毕业后,投身人工智能领域,创办的研发企业崭露头角,还获得了省级的科技创新奖。在南苗庄村,这样的家庭不是个例,长辈们用朴素的行动传递着“读书有价”的信念,家风连着乡风,让重视教育的种子在村里代代扎根、年年结果。

一种平衡,“走出去”与“回得来”。南苗庄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把“读书”等同于“逃离乡村”。耕读馆的“人才名录”里,既有在外的科研人员、大学教授,也有留在本地的农业技术员、乡村教师。村支书甘志湖算过一个账,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里,约3成通过各种方式反哺家乡:有的帮村里引进了农业新品种,有的联系母校给村小捐了图书,还有的选择回镇上当老师或者在村里开办企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动能。

“以前供孩子读书,是盼着他们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发现,日子过好了,他们也愿意帮衬家里。”这是问卷调查里85%的村民提到的感受。这种双向奔赴,让南苗庄村的“读书传统”有了更扎实的根基。它不只是个体改变命运的工具,更成了村庄持续发展的养分。

从宋梁荣先生出资建设的“苗庄学堂”到今天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求学,苗庄村的“读书课”上了百余年。这堂课的背后,是老百姓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同,是个体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更是党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它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只有将教育融入乡村血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让乡村在时代发展中始终保持生机与后劲”。这份坚守与智慧,为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生淑娴)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