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强调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三大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让身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与求知欲极为旺盛,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就拿我在幼儿园开展的一次科学小实验活动来说,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材料,如放大镜、小镜子、手电筒等,让他们自由探索光的奥秘。一开始,孩子们只是随意摆弄这些材料,很快就被镜子反射的光线吸引住了。他们好奇地问:“为什么光线会跑出来?”“它还能跑到哪里去?”看着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神,我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材料对光线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尝试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断提出问题、尝试新的方法,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对科学的无限遐想。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幼儿阶段就能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通过绘本阅读、创意手工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本阅读时,我会引导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猜测和想象,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结局;在创意手工课上,我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做过多的限制,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是在为孩子们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让他们从小就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
同时,我们也注重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科技元素,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科技。比如,我们引进了一些适合幼儿的智能玩具和科普类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有一次,我们使用一款智能拼图玩具,孩子们在拼图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通过玩具的语音提示和互动功能,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为他们未来深入学习科学技术奠定了兴趣基础。
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们还是连接家庭与教育体系的重要桥梁,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渠道,我经常向家长分享一些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案例,鼓励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氛围的环境。比如,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自制彩虹、会跳舞的盐等,让孩子们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学习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如数字化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幼儿阶段抓起。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们虽然身处教育体系的最基层,但我们的工作却关乎着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关乎着科技创新的源泉。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探索创新,为幼儿点亮创新的火花,为科技的发展储备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洪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