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学历教育不是为学历而学历。当前农村发展面临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任务,传统经验型干部已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学历提升必须紧扣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核心,避免走入“重证书轻实效”的误区。
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会算经济账、能解法律题、懂生态账的复合型人才。学历教育要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开设涉农法律、集体经济、电子商务等实用课程。重点培养干部的市场洞察力、政策执行力和矛盾调处能力,让知识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学历提升成效要看实践转化率。建议建立“培训-实践-评估”闭环体系,把项目落地、矛盾调解、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学习成果突出的干部给予政策倾斜,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鲜明导向。
要警惕将学历提升异化为“凑学分”“混文凭”。主管部门应严把质量关,杜绝“花钱买证”现象。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将工作实绩折算为学分,实现学历教育与工作实际深度融合。
学历提升不能搞运动式推进。要对接农业院校建立持续教育体系,开发适合村干部的“微专业”“模块课”。利用线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让干部在田间地头也能接受系统教育。
学历提升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永久牌”乡土人才。当村干部既熟悉泥土的芬芳,又掌握现代治理工具,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可靠的带头人。这项工作的价值,终将在广袤田野的沧桑巨变中得到验证。(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