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面要掌握好力度,这样做出来的油糕才外酥里嫩……”近日,亳州市利辛县王市镇马万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香气四溢,为期5天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小吃班正式开班,28名残疾学员围站在操作台前,认真聆听培训师傅的讲解。这场专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的技能培训,不仅让大家学到一技之长,更点燃了他们就业创业的信心。
此次培训由王市镇政府联合县残联、县人社局共同举办,聚焦本地群众喜爱的特色小吃,设置了油糕、馄饨、特色烧饼、鸡蛋灌饼等实操课程。考虑到残疾学员的身体状况,主办方特意筛选了操作难度适中、市场需求稳定的项目,并邀请了有着20年经验的特色小吃师傅现场教学。“我们提前做了调研,残疾人就业最怕‘学不会、用不上’,所以课程设计特别注重实用性,从食材选购到成本核算,全流程教学。”王市镇残联负责人赵国旭介绍道。
开班现场,45岁的学员马建强显得格外认真。因腿部残疾,他之前一直在村公益性岗位工作,收入有限。“听说有小吃培训,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咱手脚慢,但细心学总能会,学会了想开个流动小摊,多挣点钱给孩子交学费。”马建强边说边用略显僵硬的手揉捏面团,额头上渗着细汗,却始终带着笑意。
为了让学员们学得扎实,培训采用“理论+实操+模拟经营”的模式。每天上午,培训师傅先示范讲解技巧,从面团发酵的温度控制到馅料调配的比例,一一拆解;下午则让学员分组练习,师傅巡回指导,针对动作不便的学员,还会手把手调整操作姿势。“张大哥,你手腕发力不对,试试用小臂带动,这样更省力。”培训师耐心地给视力略有障碍的学员张卫国纠正动作。
除了技能教学,培训还融入了创业指导内容。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专程前来,为学员讲解残疾人创业的税收减免、场地补贴等扶持政策,并指导大家如何计算成本、规划经营。“哪怕只是在家做了卖给邻里,只要合规经营,都能享受政策支持。”工作人员的话让学员们心里更踏实了。
据了解,培训结束后,主办方将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并对接本地餐饮企业、农贸市场,推荐就业岗位,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员,还将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后续技术支持。
窗外秋阳正好,教室内面团在学员手中渐渐成型,升腾的热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更飘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场特殊的小吃培训,正为残疾人群体搭建起一座通往自立自强的桥梁,让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更收获了尊严与希望。(赵国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