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党员干部要以真理为基,调研为墩,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心,筑牢理论学习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论学习不能“蜻蜓点水”,把学过了当成学懂了,而要坚持系统性地读原文,要做到力学不辍,切勿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不如无书,深思方能明理,慎思方能明辨,学习与思考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思维活动,学习之后只有不停思考才能接近真理的本质,只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处理,才能将纷繁复杂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否则就会陷入“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境地。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创新是时代的驱动力,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理论创新往往充满坎坷,需要我们开放思维,不被舒适区的局限所束缚,接纳不同的见解和思考方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寻求新的灵感,从而开启理论创新之门。
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弓岂耽射雕瞬”的耐心,浇筑调查研究的“桥墩”。调查研究是一门挖掘真相的艺术,让我们能够审视问题的根源。“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调查研究之前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列好问题清单、定好调研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避免成为“无头苍蝇”,在茫茫的信息中迷失方向。调查研究是一场感知基层的旅程,要踏实每一步脚印,走遍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亲力而为,一点点揭开问题的面纱,在与人民群众的对话中,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诉求,只有通过直接面对现实、面对人民,我们才能真实地把握问题的核心与解决方案。调查研究亦是一场沉浸于数据的探索之旅,要从大数据的海洋中捞取精华。数据如同素描中的线条,无声而有力地勾勒出图像,将事实和观点串联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帮助我们窥探事件的规律与趋势。
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心,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要真抓实干,以实践为“磨刀石”,在攻坚克难中磨砺“理论之剑”,“操千曲而后晓声”,要以行促知,举一反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要认识到实际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是规律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正视问题不绕行,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要主动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勇于直面问题,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要因地制宜将理论“本土化”,不能陷入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之中,以免产生“愿望很好、理论很正、结果很差”的悲剧。
学为基,善学者智;研为墩,善研者明;联为桥,善联者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