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效的学习教育,从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融入柴米油盐、贯穿履职尽责的“家常菜”,唯有扎根日常、服务实践,才能让理论养分真正滋养心灵、推动成长。
学习教育当是“工作指南”,而非“额外负担”。无论是政策文件里的新精神,还是业务知识中的新技能,学深悟透了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比如基层干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政策,才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企业员工钻研行业前沿技术,才能在岗位上创新突破。把学习目标与工作任务绑定,带着问题学、对着难题钻,学习就会变成破解困局的“钥匙”,而非压在肩上的“担子”。
学习教育当是“生活养分”,而非“生硬说教”。生活处处有学问,学习教育也能充满烟火气。学党史,从革命先辈“半条棉被”的故事里读懂初心,在面对邻里纠纷时多一份同理心;学法律,搞清楚“高空抛物谁担责”“网购维权找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既守规矩也懂维权;学传统文化,从“孔融让梨”里学谦让,从“愚公移山”里学坚持,让做人做事有了精神坐标。当学习内容能解释生活困惑、指引行为方向,自然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打破“两张皮”,关键在“融”的智慧。要让学习教育真正落地,就得在“结合”上下功夫。比如把主题学习融入团队例会,用理论分析工作难点;把榜样事迹搬进社区讲堂,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把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学完志愿服务知识就去社区报到,学完急救技能就参与应急演练。少一些“念文件、划重点”的刻板模式,多一些“场景化、互动式”的鲜活设计,学习教育才能像春雨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浸润人心。
说到底,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更清醒地认知世界、更智慧地解决问题、更坚定地追求价值。不把它当任务,而把它当习惯;不追求形式好看,而注重实效管用,才能让学习教育真正成为工作的“助推器”、生活的“导航仪”,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实现能力与境界的双重提升。(马丽伟)